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
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 (第2/3页)
一同进行研究。
在其他人看来,这就是第几代导演。
郑洞添被认为是第四代导演,其实第四代导演的创作倾向并不完全相同,只是因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,才会导致大家拍摄相似的题材。
作为一位导演系的教授,电影专业的资深研究人员,他对每一代导演的作品都很熟悉。
他面前的剧本一个是《我们俩》,一个是《小山回家》。
郑洞添看了剧本,既感慨又欣慰,这两个本子具有第六代导演的绝大部分特征。
第一个特征是写实性,剧本更为贴近生活,反映当下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,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很真实。
《我们俩》中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不断的斗嘴,《小山回家》中是一个民工的北漂生活。
第五代导演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教育观众,感染观众,所以他们反思历史。
他们批评第六代导演的圈子太小,思想浅薄,太过小资情调和自我意识太浓。
第六代导演觉得自己是在纪录生活,直面生活,更为贴近,深入平民百姓的内心。
第二个特征是原创性,第六代导演的剧本基本上都是原创,导演自己写剧本。
所以他们的片子往往给人感觉很粗糙,文学性很差,看起来不知所谓。
第五代导演最擅长是拿改编成电影,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,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优秀的打基础,电影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。
第三个特征是现时性,第六代导演拍摄的就是现在的生活和感受。
其他还有个人化风格,都市题材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等等,都是第六代导演的特征。
国内电影人对第六代导演的研究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,这批导演往往是八十年代末期从艺术院校毕业,被分配到各大电影制片厂。
他们有自己的想法,不适应电影制片厂僵化的体制,就想冲出去,拍自己想拍的电影。
也就是所谓的地下电影。
他们要么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