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
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 (第3/3页)
自己筹集资金,要么接受国外的资金,由于资金匮乏或者受到环境限制,他们拍摄的往往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,或者说是同性恋等禁忌题材。
这类题材容易得到国外的投资,在欧洲有市场,容易拿到电影节的奖项。
其实,他们走的还是第五代导演的老路,那就是拍电影到国外拿奖,只是第五代导演是主流,而他们是非主流。
《我们俩》和《小山回家》这两个剧本中《小山回家》的第六代导演的特征更为明显。
《我们俩》由于是出自女性视角,更具有温情,容易被观众接受,虽然是一部小众电影,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深沉感情。
在这两个剧本里,郑洞添倾向于《我们俩》。
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能通过平淡细碎的日常生活表达这个主题,非常不容易,拍得好的话,会成为一部好电影。
只是,如果在影院放映很难获得理想的票房成绩,只能走参加电影节的路子。
郑洞添决定亲自做这部毕业作品的艺术指导,他觉得这个剧本还不够生活化,还需要修改,要真正的接地气才行。
既然要拍一部好电影,那就要严格要求,精雕细琢,反正在学校里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。
林晓玲在暑假期间写好了剧本,开学的时候交给了郑洞添,没想到郑教授很不满意,要她继续修改,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。
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,说明郑教授很看重这个本子,否则也不会这么费心了。
心情不错的晓玲同学到食堂吃饭,脑子里还想着自己的电影,迎面碰到了一个女生,这女生有点瘦,有点黑,其貌不扬的样子。
她认识这个女生,和她一届,都是93年进的电影学院,表演系的学生。
以前倒是没注意,现在看起来外形和《我们俩》里那个倔强的女孩子还真有点像,听说这女孩学过画画,和剧本里的角色一样。
“喂,徐晶蕾,想不想拍电影?”林晓玲向对面的女孩招呼道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