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

    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 (第2/3页)

一点,放开了拍,让镜头来说话,拍砸了咱们又不是赔不起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拍电影总要有一个过程,这才刚开始,以后就好了。”慕姗姗在一旁劝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就是随便说说,两位演员演的不错,不过有一点,她们说话的腔调不对,太有节奏了,不够生活化。”林子轩指出道。

    金亚琴演了多年的话剧,徐晶蕾是表演系的学生,念台词都是抑扬顿挫,很有张力和节奏感,听起来有味道。

    这是一门功课,演员平时都要练习。

    比如葛尤,他的台词功底很强,他念台词的特点是语速慢,用气音,观众听着舒服。

    但他平常生活中说话不这样,为什么呢?那么说话太累,要真是按照表演的时候一字一句的说,不仅他受不了,和他聊天的人更受不了,听着都累。

    这就是表演和生活的区别。

    金亚琴和徐晶蕾的台词功底都不错,如果是在其他影视剧里肯定没问题。

    可《我们俩》这部片子讲究的是绝对生活化,就按照平常生活中来,不需要用表演时的那个腔调,这样才能显得真实。

    林子轩虽然没做过导演,但他见得多了,自然就有了经验,能察觉到问题所在。

    这些话他不会直接和演员说,要作为导演的林晓玲去说,在剧组导演的权威需要维护。

    林晓玲在随后的拍摄中做出了更多的尝试,试图捕捉到镜头中的灵性。

    每个导演都有起步阶段,都有犯错的时候,从电影学院毕业只是一个开始,获得了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格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    《不见不散》的票房在突破三千三百万后就后续无力了,因为香江的动作片上映了。

    不仅影院的排片数量下降,观众也被香江大片吸引,到下档的时候估计只能达到三千五百万,离预期的四千万有不小的差距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香江大片,那么《不见不散》的票房极有可能超过四千万。

    这就是档期大战,谁占据好的档期,谁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