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章 时代和生活

    第四百二十章 时代和生活 (第2/3页)

告是为了电影服务,你这么做……”林子轩犹豫道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这么拍更有深度,一下子就敞亮了,电影的主题不光是理解和包容,还有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,我想拍出一种时代感来。”林晓玲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那行,先拍出来看看效果,不过你这么弄,想过怎么收尾没有?”林子轩提醒道,“公益广告的结尾很重要,你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,总要给观众一个交代,要么振奋人心,要么发人深思,要么令人感动,不能太平淡了。”

    优秀的公益广告往往有点睛之笔,或者一段话,或者一个镜头,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。

    如果观众看了一支公益广告,什么都没记住,那就太失败了。

    广告虽然时间短,但拼的是创意,用三十秒的时间打动观众,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我再想想吧。”林晓玲点头道。

    林子轩给妹妹拨了十万块做为启动资金,先筹备起来,剧组不用太大,几个人足够了。

    林晓玲的本子里有三个故事,包括刚出狱的女犯人、下岗职工和年纪大的公司职员。

    女犯人在监狱里坐了十几年牢,出狱的第一天,她买不了票,挤不上车,过不了马路,面对城市里的高楼大厦,街道上拥挤的车流,她茫然无措。

    城市的大和个人的小,对比明显,她甚至想重新回到监狱里去,那儿才最为安全。

    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在劳动力市场找工作,招聘方问他有什么文凭,懂什么技术,他都回答不上来,他就是车间里一名普通的工人。

    他离开劳动力市场,茫然的走在人群中,不知道未来在何方。

    当铁饭碗被打破,上千万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。

    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公司职员,在单位不会用电脑和复印机,在银行里不会用自动取款机,面对科技的改变,他只能被动的接受,处处碰壁。

    林晓玲找了以前的同学,摄影师,道具师和录音师等等。

    如果是在电影学院的话,拍这种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