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五章 叫好不叫座

    第四百五十五章 叫好不叫座 (第2/3页)

和学生交流,他觉得对自己有启发的建议会接受,其他意见则无视。

    新人导演面对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急于辩解,或者对自己产生怀疑,这同样是一种考验。

    做任何事情,心态很重要,即便面对批评,只要认为这是自己要的东西,就要坚持下去,而不能瞻前顾后,那样或许就会毁于一旦。

    林晓玲的心态颇为放松。

    在来电影学院之前,这部影片在好梦公司内部放映过,林子轩和冯晓刚等人都看过,大家讨论过影片的得失。

    相对于电影学院的学生,他们的看法更为专业。

    对《回家》的票房,他们普遍不看好,这么沉闷的片子观众能坚持不退场就不错了,但影片的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。

    或者说是叫好不叫座,在业内会赢得口碑,只是观众不会买账。

    这是文艺片普遍会遭遇的困境,那么怎么盈利呢?

    如果总局愿意推广的话,可以用包场的方式把票房抬起来,或者卖给华国电视台的电影频道,在电视上播出。

    最常见的则是到国际上各大电影节去冲奖和卖片。

    商业片有商业片的运作模式,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出路,像这种小成本文艺片,只要拍的不是太差,收回成本并不难,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子就行。

    下半年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只有威尼斯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,林子轩倾向于威尼斯。

    交流结束,三人离开电影学院,有种难言的情绪。

    看到那些学生,就像是看到以前的自己,什么都不怕,什么都敢说,锋芒毕露,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,没什么顾忌。

    或许只有在社会上磨练一段时间,才会懂得收敛。

    “这帮家伙一点也不讲情面,我拍的有那么差么?”林晓玲抱怨道。

    “行了吧,还有说我演技不好的呢,我都习惯了。”徐晶蕾无所谓的说道。

    自从进入演艺圈之后,媒体对徐晶蕾的演技争议不小,主要是和她搭戏的演员太出彩了,显得她演技很一般。

    在《我们俩》中,和她对戏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