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处理

    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处理 (第2/3页)

。”林晓玲郁闷道。

    对于一部获奖的热门电影来说,这种做法确实有点过分,不过院线有自己的说法。

    他们不看好《回家》的票房前景,拷贝也是要钱的,能有两个拷贝放映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两个拷贝意味着在京城的电影院只能有两块荧幕放映《回家》,这和《生死抉择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排片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这么安排,《回家》的票房能好才怪。

    《回家》当初在总局审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,应该说大家不觉得影片中的判决有问题,国内就是这么个情况,相当真实。

    在八十年代,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谁会请律师辩护啊。

    那时估计律师都不多,更何况收费不菲,公益律师更是少之又少,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淡薄,觉得法院判决肯定就对了,不知道通过辩护还能减轻罪行。

    整件案子相当清楚,就是个杀人案,事实证据俱在,直接就宣判了。

    十七年后,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大家仍然觉得很正常,直到国外媒体提出质疑。

    整个案件里律师在哪儿?法律援助在哪儿?

    在欧美等国家,律师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这种作用有好有坏,不好评价。

    在西方媒体看来,《回家》这部影片展现了华国国内法律制度的不健全。

    这是影片遭到冷处理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当然,就算不冷处理,《回家》的票房也不会太好。

    故事情节那么沉闷的片子观众的反应可想而知,只有文艺片爱好者才会觉得有内涵。

    趁着拿奖的热乎劲,观众还有印象,在影院里来个半月游,收获几十万票房就行了。

    这是院线对于文艺片的普遍做法,并不是特别针对这部电影。

    要真是被院线搁置个一两年再上映,那才叫真的惨。

    本来就不指望这部片子的票房赚钱,林子轩的态度相当淡然,他用和华国电视台的关系,把《回家》卖给了电影频道。

    虽然只有十几万,也是一笔收益。

    不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