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 人生专列第几节(36~40)

    第266章 人生专列第几节(36~40) (第3/3页)

    此前他从事过十几个工作,干的多半是“粗活”,深入底层和各种人打交道。他干过废纸收购站打包工,做过碎石工,抄写员,以及仓库管理员,列车调度员,保险公司推销员,剧院布景工。

    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。米兰.昆德拉曾对他给予高度评价:他是1968年“布拉格之春”后捷克最伟大的作家。

    像赫拉巴尔这样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,如笛福59岁完成《鲁宾逊漂流记》。不论早晚,遵循自然。有的花开早,有的花开迟。早开早香,晚开晚艳,自然法则,顺其自然。

    40.文学艺术同科学携手并进

    地质学家李四光国学根底深厚。

    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其所著的《物候学》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。

    桥梁学家茅以升能将汉代的《京都赋》背得一字不漏,撰有《五桥颂》《二十四桥》《人见彩虹》等散文行世。

    陈省生被誉为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”,酷爱文学,擅长诗作。

    华罗庚诗文俱佳。晚年撰有“发白才知智叟呆,埋头苦干向未来。勤劳补拙是良策,一分辛劳一分才。”

    著名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有“文理之才”之美誉。从事诗歌创作达七十余年,出版有《苏步青业余诗词钞》。

    苏老曾无限感慨地说:深厚的文学,历史基础是辅助他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,文学,历史知识助他开拓思路,加深对数学的理解。苏老的话到出了文理不分家的不解之缘。